已经有843个人打电话问:这个果盘哪里买?
新疆昌吉也是哈萨克族的聚居地。这个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以前都靠放牧为生,如何跟上时代的脚步,实现小康生活。翻开援疆扶贫的答卷,泉州援疆指挥部始终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对口援疆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推进产业、促进就业等多种途径,帮助牧民们转型。
援疆队伍:走进去&引出来
众所周知,新疆有烤馕、抓饭、羊肉串、哈密瓜、葡萄等等,物产丰饶。如今,大家"足不出市"也能买到各种各样的新疆特产了,大大小小的新疆特产专卖店在泉州开始生长。
除了食物,新疆还有不少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占地1500多平方的昌吉市庙尔沟乡少数民族刺绣基地,是今年6月刚刚投入使用的。基地的建设装修由泉州援疆资金支持。现在,这里生产皮雕、果盘、冬不拉等手工艺品,成了哈萨克牧民的转型基地。
基地的负责人沙吾里•别克是一名退役军人,退役后一直从事民族手工产品制作,在当地小有名气。基地建成后,乡政府第一时间把沙吾里请来,让他做带头人,带领牧民通过特色手工业脱贫致富。
昌吉市庙尔沟乡少数民族刺绣基地工人
"在这里三四个月了。收入也比较多的。好多了现在,5000多块钱。生活没有问题了。"
昌吉市庙尔沟乡少数民族刺绣基地负责人 沙吾里•别克
"我这个销售相当不错的。你看刚才我在跟你们说,昨天晚上都发了三万八千块钱的货,供应不上。我相信可能三到五年以后,更厉害了。"
基地也是庙尔沟乡的绿色食品收购点,把牧民们农副产品收购起来,统一商标、统一产品标准,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
新疆的馕在全国食品中来说,要算一个独特的食品了。在天山南北,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吃到香脆的馕。热气腾腾的馕从馕坑里夹出来,香味扑鼻,馋的人直流口水。得知我们从泉州来,阿伦肯特地请我们尝尝庙尔沟的馕。
烤馕师傅 阿伦肯
"每天做个四五百个,卖到昌吉、乌鲁木齐。以前的时候卖得少三百个,现在还可以卖得多了,收入满意。"
阿伦肯说,在泉州援疆干部的帮助下,乡里建起打馕合作社,发展庭院经济,牧民们不出家门就可以赚到钱,小康生活指日可待。
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 倡议。作为海丝起点城市的泉州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一批批项目落地昌吉,为当地经济“强筋壮骨”。
位于兰新线昌吉站西南1公里的连运物流,是海丝与陆丝携手同行结出的硕果。2018年9月18日至20日,福建援疆前方指挥部举办了“企业家昌吉行——产业援疆与产业发展圆桌会议”,昌吉州揽获20个重大签约项目,总签约额近200亿元,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厦门象屿集团在昌吉投资的连运物流。
新疆连运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王丹
"一个是物流和仓储一个集散地,这样子进入就铁路的一个把疆外的货物原材料运到疆内来,再把疆内的一个产品发送到疆外去这样。"
在这里,长长的铁轨从巨型厂房延伸出去,一眼望不到尽头,透过厂房里堆满的集装箱,我们可以想象这里货物交易时的繁忙画面。新疆地处边陲,因为交通原因,过去主要开发国内市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新疆变成外贸前沿。
在泉州援疆指挥部的积极努力下,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连运物流就建立了3条供应链和1个综合物流服务网络,成为中欧班列在新疆的中转接驳点和货物集散地。
新疆连运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王丹
"第七批就是援疆干部对我们联运物流确实做了很大的帮助,一个是交通生活方面,一个道路一个修缮,没有路肯定是对我们进出也很不方便,这些的一个成本也会增加。再还有一个是企业招商扶贫政策的一个落地也都给我们都解决了。"
看好新疆的发展前景,借助泉州与昌吉的密切联系,越来越多泉籍商人来到昌吉。泉籍商人陈双塔经营的西拓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就在新疆霍尔果斯建立了国内首个燃气尾气余热发电厂。2017年,泉州在新疆成立首个援疆促进会——“昌吉市泉州援疆促进会”,吸纳会员企业200余家,打造“以商招商、以商会商”的双向合作平台。已经在新疆闯出一片天的陈双塔被选为执行会长。
昌吉泉州援疆促进会执行会长 陈双塔
"作为一个企业 在这个商会等于是个平台,然后很多企业的互相这种交流,包括就像我们现在其中一个业务板块售电业务一样,电力交易业务一样,好多就通过商会平台来合作。"
依托促进会的平台,三年来,泉州援疆指挥部推动恒安纸业、汇京汽车、烯龙石墨烯电采暖等36家企业进入新疆,总投资约49亿元。
泉州市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 刘永强
"立足受援地的产业发展定位,加大招商推进,创新招商平台。这些项目落地投产后,将不断增强受援地的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让援疆效益可以持续释放。"
两千多年前,跨越千山万水的古丝绸之路,将亚欧非大陆和海上许多国家点缀成线。如今,“一带一路”倡议下,海丝陆丝心心相印,越来越多优质企业通过泉州搭建的桥梁进入昌吉,进入新疆,帮助当地激发产业发展的自我“造血”功能。
脱贫致富 泉州带路
全面扶贫计划的实施不断改变着受援地群众的生活。昌吉市第十四小学教学楼、庙尔沟乡民族手工刺绣示范基地等46个项目顺利完成。除泉州市财政安排的资金外,积极争取计划外资金1300多万元,全部用于昌吉市各项民生改善、脱贫攻坚和社会事业发展。三年来,泉州援疆指挥部帮助10个乡镇3111户农牧民住进了抗震安居新房,促进劳动力转移420余人,为受援地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扶起来 腰包鼓起来
从帮助牧民们转型致富到激活受援地造血功能,昌吉人民的腰包渐渐鼓起来。通过举办“企业家昌吉行——产业援疆与产业发展圆桌会议”,架通“一带一路”两个核心区产业发展桥梁,泉州为兄弟昌吉招来了20个签约项目,总签约额199亿元。投入350万助力旅游援疆,共同打造“泉州——昌吉”丝路旅游品牌。推动设立“闽疆文化交流中心”,建成市场化运作的新疆土特产销售中心,实现土特产规模化外销福建。一系列的产业开发,带动了当地就业,改善民生,“共同富裕”不是一句空话,也增进了两地人民的感情。
主播说:要不要帮大家带货,就看大家的转发量了!!
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泉州广播电视台
新闻综合频道 各档新闻栏目
声明:本文为原创稿件
版权归泉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泉媒体所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泉媒体(ID:qztv-qmt)
本台记者/宋丽丽、林鸿毅、陈刚
编辑/黄君豪、李竹筠
为这段泉昌情点"赞"